公司提供從污水取樣開始,至水質化驗、工藝設計、小試、中試、施工圖設計、設備定制及供應、施工和后期運營全程服務。
基本概念
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糞便和洗滌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 生活污水量為150—400L,其量與生活水平有密切關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如纖維素、淀粉、糖類和脂肪蛋白質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無機鹽類的氯化物、硫酸鹽、磷酸鹽、碳酸氫鹽和鈉、鉀、鈣、鎂等。總的特點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厭氧細菌作用下,易生惡臭物質。生活污水同時也是低溫熱源和甲烷發生源,更是遠景化石油氣田。
污水危害
病原物污染
來自城市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徑流等方面。病原微生物的特點是:①數量大;②分布廣;③存活時間較長;④繁殖速度快;⑤易產生抗性,很難消滅;⑥傳統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此類污染物實際上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并在體內生存,引起人體疾病。
需氧有機物污染
物的共同特點是這些物質直接進入水體后,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質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在缺氧條件下污染物就發生腐敗分解、惡化水質,常稱這些有機物為需氧有機物。水體中需氧有機物越多,耗氧也越多,水質也越差,說明水體污染越嚴重。
富營養化污染
種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水生生態系統的富營養化能通過化學污染物由兩種途徑發生:一種是通過正常情況下限定植物的無機營養物質的量的增加;另一種是通過作為分解者的有機物的增加。
惡臭
是一種普遍的污染危害,它也發生于污染水體中。人能嗅到的惡臭多達4000多種,危害大的有幾十種。 惡臭的危害表現為:①妨礙正常呼吸功能,使消化功能減退;精神煩躁不安,工作效率降低,判斷力、記憶力降低;長期在惡臭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會造成嗅覺障礙,損傷中樞神經、大腦皮層的興奮和調節功能;②某些水產品染上了惡臭無法食用、出售;③惡臭水體不能作游泳、養魚、飲用,而破壞了水的用途和價值;④還能產生硫化氫、甲醛等毒性危害。
酸、堿、鹽污染
堿污染使水體pH發生變化,破壞其緩沖作用,消滅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自凈,還可腐蝕橋梁、船舶、魚具。酸與堿往往同時進入同一水體,中和之后可產生某些鹽類,從pH值角度看,酸、堿污染因中和作用而自凈了,但產生各種鹽類,又成了水體的新污染物。因為無機鹽的增加能提高水的滲透壓,對淡水生物、植物生長有不良影響,在鹽堿化地區,地面水、地下水中的鹽將進一步危害土壤質量。
地下水硬度升高
水,尤其是永久硬度高水的危害表現為多方面:難喝;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腹瀉、孕畜流產;對人們日用不便;耗能多;影響水壺、鍋爐壽命;鍋爐用水結垢,易造成爆炸;需進行軟化、純化處理,酸、堿、鹽流失到環境中又會造成地下水硬度升高,形成惡性循環。
有毒物質污染
物質污染是水污染中特別重要的一大類,種類繁多,但共同的特點是對生物有機體的毒性危害。
污水處理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越來越嚴重。在這樣的形式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也在不斷改進,下面列舉部分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MBR膜工藝
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膜的種類繁多,按分離機理進行分類,有反應膜、離子交換膜、滲透膜等;按膜的性質分類,有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機膜和無機膜) ;按膜的結構型式分類,有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纖維型等。
膜- 生物反應器主要由膜分離組件及生物反應器兩部分組成。通常提到的膜 - 生物反應器實際上是三類反應器的總稱: ① 曝氣膜 - 生物反應器(Ae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AMBR) ; ② 萃取膜 - 生物反應器( ExtractiveMembrane Bioreactor, EMBR ); ③ 固液分離型膜 - 生物反應器( Solid/Liquid SeparationMembrane Bioreactor, SLSMBR, 簡稱 MBR )。
MBR 工藝的特點
與許多傳統的生物水處理工藝相比, MBR 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出水水質優質穩定
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極其清澈, 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 ,出水水質優于建設部頒發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 CJ25.1-89 ),可以直接作為非飲用市政雜用水進行回用。
同時,膜分離也使 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 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不但提高了反應裝置對污染物的整體去除效率,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夠穩定獲得優質的出水水質。
二、剩余污泥產量少
該工藝可以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低(理論上可以實現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三、占地面積小,不受設置場合限制
生物反應器內能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大大節省; 該工藝流程簡單、結構緊湊、占地面積省,不受設置場所限制,適合于任何場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四、可去除氨氮及難降解有機物
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從而有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的截留生長,系統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時,可增長一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在系統中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于難降解有機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五、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實現自動控制
該工藝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 HRT )與污泥停留時間( SRT )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是污水處理中容易實現裝備化的新技術,可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從而使操作管理更為方便。
六、易于從傳統工藝進行改造
該工藝可以作為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的深度處理單元,在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深度處理(從而實現城市污水的大量回用)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膜 - 生物反應器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o 膜造價高,使膜 - 生物反應器的基建投資高于傳統污水處理工藝;
o 膜污染容易出現,給操作管理帶來不便;
o 能耗高:首先 MBR 泥水分離過程必須保持一定的膜驅動壓力,其次是 MBR 池中 MLSS 濃度非常高,要保持足夠的傳氧速率,必須加大曝氣強度,還有為了加大膜通量、減輕膜污染,必須增大流速,沖刷膜表面,造成 MBR 的能耗要比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高。
一體化設備
一體化中水處理設備采用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是生物處理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工藝,取代了傳統工藝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得到直接使用的穩定中水。又可在生物池內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工藝剩余污泥少,極有效地去除氨氮,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出水中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度去除,能耗低,占地面積小。
AAO工藝
AAO工藝是厭氧-缺氧-好氧組合工藝的簡稱,是由三段生物處理裝置所構成。它與單級AO工藝的不同之處在于前段設置一厭氧反應器,旨在通過厭氧過程使廢水中的部分難降解有機物得以降解去除,進而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并為后續的缺氧段提供適合于反硝化過程的碳源,最終達到高效去除COD、BOD、N、P的目的。 AAO系統的工藝流程是:廢水經預處理后進入厭氧反應器,使高COD物質在該段得到部分分解,然后進入缺氧段,進行反硝化過程,而后是進行氧化降解有機物和進行硝化反應的好氧段。為確保反硝化的效率,好氧段出水一部分通過回流而進入缺氧階段,并與厭氧段的出水混合,以便充分利用廢水中的碳源。另一部分出水進入二沉池,分離活性污泥后作為出水,污泥直接回流到厭氧段。
接觸氧化工藝
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新的廢水生化處理法。這種方法的主要設備是生物接觸氧化濾池。在不透氣的曝氣池中裝有焦炭、礫石、塑料蜂窩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沒,用鼓風機在填料底部曝氣充氧,這種方式稱為鼓風曝氣;空氣能自下而上,夾帶待處理的廢水,自由通過濾料部分到達地面,空氣逸走后,廢水則在濾料間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隨水流動,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氣流的強烈攪動,不斷更新,從而提高了凈化效果。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處理時間短、體積小、凈化效果好、出水水質好而穩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脹、耗電小等優點。
優點
(1)容積負荷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時間短,節約占地面積;
(2)生物活性高,有較高的微生物濃度;
(3)污泥產量低,不需污泥回流;
(4)出水水質好而且穩定;
(5)動力消耗低,節約能源及運行費;
(6)掛膜方便,可以間歇運行;
(7)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
缺點
(1)填料上的生物膜儲量視BOD負荷而異;
(2)生物膜只能自行脫落,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滯留在濾料之間易引起水質惡化,影
響處理效果;
(3)當采用蜂窩填料時,如果負荷過高,則生物膜較厚,易堵塞填料;
(4)大量產生后生動物(如輪蟲類);
(5)組合狀的接觸填料有時會影響曝氣與攪拌。
曝氣生物濾池
工藝流程簡介:曝氣生物濾池,就是在生物濾池處理裝置中設置填料,通過人為供氧,使填料上生長大量的微生物。這種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裝置由濾床、布氣裝置、布水裝置、排水裝置等組成。曝氣裝置采用配套專用曝氣頭,產生的中小氣泡經填料反復切割,達到接近微控曝氣的效果。由于反應池內污泥濃度高,處理設施緊湊,可大大節省占地面積,減少反應時間。
SBR除磷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水體富營養化主要原因是人類向水體排放了大量的氨氮和磷,磷更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因素。縱觀國內污水處理流程工藝,除磷技術一直是困擾污水處理廠運行的難題。傳統的物化除磷技術需要大量的藥劑,具有運行成本高,污泥產量大的缺點;前置厭氧的生物除磷工藝具有運行費用低的優點,但是由于完全依賴于微生物的攝磷、釋磷作用,難以達到國家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要求。當考慮中水回用時,則更難以達到要求。
強化生物除磷
處理過程中,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于受磷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國家環保局為控制和減低磷污染,對磷排放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準。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以除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各種形態的磷為主,此污水處理工藝將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一體化,通過厭氧消化生物系統中活性污泥產生揮發性有機酸,作為聚磷菌生長的基質或稱之為營養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選擇性增殖,并將其回流到生物系統中,使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在高效除磷狀態;同時污泥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的磷釋放,通過化學除磷消除。這是一種高效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滿足了我國現階段,為解決水體富營養化,需要在常規二級污水處理基礎上進一步除磷的要求。
循環間歇曝氣
經濟發展水平各地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滯后的城市還不能拿出很多資金用于污水治理,因此,怎樣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環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采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循環間歇曝氣工藝充分發揮高負荷氧化溝處理效率高的優點,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出水好的特點,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準在除去有機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資和運行費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機污染物為主的二級生物污水處理系統降低30%左右,是適合我國現階段污水處理要求的工藝技術。
旋轉接觸氧化
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是在生物轉盤技術基礎上,結合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勢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處理技術。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提供了一種簡單和可靠的污水處理方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中的轉軸是唯一的轉動部分,一旦機器出了故障,一般機械人員都可以進行維修。系統生物量會根據有機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補償。附在轉盤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當污水中的有機物增加時,微生物隨之增加,相反,當污水中的有機物減少時,微生物隨之減少。所以這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負荷的突然變化和停電的影響。運行費用低,只有其他曝氣污水處理系統耗電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占地面積僅相當常規活性污泥法一半。由于生物系統中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能夠高效處理各種難降解工業污水。
連續循環曝氣
CCAS工藝,即連續循環曝氣系統工藝(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種連續進水式SBR曝氣系統。這種工藝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處理法)的基礎上改進而成。SBR工藝早于1914年即研究開發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管理太煩瑣、監測手段落后及曝氣器易堵塞等問題而難以在大型污水處理廠中推廣應用。SBR工藝曾被普遍認為適用于小規模污水處理廠。進入60年代后,自動控制技術和監測技術有了飛速發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氣器也研制成功,為廣泛采用間歇式處理法創造了條件。1968年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與美國ABJ公司合作開發了“采用間歇反應器體系的連續進水,周期排水,延時曝氣好氧活性污泥工藝”。1986年美國國家環保局正式承認CCAS工藝屬于革新代用技術(I/A),成為目前最先進的電腦控制的生物除磷、脫氮處理工藝[1] 。
CCAS工藝對污水預處理要求不高,只設間隙15mm的機械格柵和沉砂池。生物處理核心是CCAS反應池,除磷、脫氮、降解有機物及懸浮物等功能均在該池內完成,出水可達標排放。
經預處理的污水連續不斷地進入反應池前部的預反應池,在該區內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從主、預反應區隔墻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進入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內依照“曝氣(Aeration)、閑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運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復中完成去碳、脫氮,和在“好氧-厭氧”的反復中完成除磷。各過程的歷時和相應設備的運行均按事先編制,并可調整的程序,由計算機集中自控。
■ 自1996年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這個領域的發展,建造高品質的水處理工程和研究前沿的水處理工藝是我們不斷的追求。
■ 近年來我們為國內外的市政、地產、工業等相關行業提供過多項優質工程。
MORE